者干的博客

者干的博客

内卷

2025 / 4 / 5

“内卷”这个词好像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学生了:提前做老师布置的作业,是卷;认真上课,是卷;买了一本教辅,更是卷。无论是谁,只要有人比原先更积极,更努力于学习,就会被称为“卷”。这种现象应该是十分普遍的——至少我们班是这样,这引发了我的许多思考。

那么什么是内卷?

内卷,网络流行语,原指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,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,也没有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,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。经网络流传,很多高等学校学生用其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“被自愿”竞争。现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,从而导致个体“收益努力比”下降的现象。可以看作是努力的“通货膨胀”。 ——来自百度百科

那么上文的“内卷”真的是这个"内卷"吗?

好像挺有道理——毕竟上述情况好像就是如此:提前做老师布置的作业,假期你就可以多玩会;上课的时候听的比别人认真,你获取的知识更多;买一本教辅,你就比别人多做了一本题……然后,每个人都如此,于是:人人提前做,假期你玩的时间不比别人多;人人认真听讲,大家的知识获取量也一样;人人都买教辅,做的题也一样多……

中高考竞争激烈,内卷程度和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挂上了勾,现在社会对一个人的成绩看得很重。我们学生就在各种教辅书的海洋里面“遨游”。但正所谓“一人努力提高分数,一群人努力提高分数线。”在大家的“努力”下,这些努力逐渐变得无用,反而变得平常,便导致了收益努力比”下降,人们只好更”卷“……

所以这真的是卷吗?

回到开头:只要有人比原先更积极,更努力于学习,就会被称为“卷”。可我们的这个说法真的恰当吗?又或者说,为何我们会这么说?

提前做老师布置的作业的同学,是为了玩——至少绝大部分是,而不是你想的回家“卷”;作为学生,本就应该认真上课,而不是虚度时光(也可以看作是浪费公共资源,“浪费生产力”的一种体现),就应当认真听讲,端正态度;买一本教辅,或许是为前面犯下的错误而进行的一种弥补,根本不是“卷”的体现。